MENU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团市委“青年服务国家”有关工作要求,结合首都特色,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年服务国家,青春共迎未来

二、活动时间

2022年6月--9月

三、实践内容

202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设立“五个专项活动”。

(一)“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1.“深学笃行”喜迎二十大宣讲行动。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围绕学习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经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系列实践活动,广大青年通过“沉浸式”实践,自觉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

2.“深耕厚植”乡村振兴助力行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和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深入基层、走入乡村,在教育关爱、医疗卫生、科技支农、文化艺术、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相关社会实践,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3.“深情细味”家乡成就感悟行动。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广大青年重走故地看新颜、走进一线看发展,通过社会观察、国情考察、产业调研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情,感悟家乡发展变化。

4.“深融同梦”民族团结践行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聚焦西部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师生到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开展支教、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5.“青力冬奥”计划,推动北京冬奥精神赓续传承。突出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创新,发挥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文化优势,利用冬奥资源、传播冬奥精神、持续放大冬奥效应,青年学生进乡村、进社区开展理论宣讲、惠民展演、艺术创作、体育健身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北京冬奥文化发展活力,形成具有首善标准的冬奥遗产转化成果,弘扬时代主旋律、引领社会新风尚。

(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1.理论普及宣讲团。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一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为主要内容,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将深刻性和生动性统一起来,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

2.党史学习教育团。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3.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了解认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文末“附件3: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可查看具体名单)的乡村发展状况,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感受乡村振兴。

4.发展成就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5.民族团结实践团。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读懂中国”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详见文末“附件4:关于开展2022年“读懂中国”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通知”)

1.读懂中国,永远跟党走。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青年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广大青年学子抓住建团百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线上宣讲、走访调研等方式,讲好党团故事、追忆革命先烈、探访红色地标、寻访英雄模范,增强信仰伟力,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2.读懂中国,奋进新征程。青年学子围绕活动主题与亲身经历重大事件的我校或家乡当地“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同志)结对进行交流、座谈,深入挖掘、记录、整理、展示、宣传“五老”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切实增强广大青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通过演讲、照片、宣传画、诗歌、歌曲、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讲述“五老”故事,以点带面,以个人经历展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1.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相关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等,在实践地积极开展红色诗文诵读、红色歌曲传唱、党史故事大家讲等相关语言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当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研活动。通过发放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调查,摸清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相关参考数据。

3.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结对子,结合实践地实际情况,开设诵读、书法、篆刻等语言文化“第二课堂”,面向青少年和学前儿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活动,服务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提高。

4.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将普通话培训与生产生活技能提升相结合,面向青壮年农牧民、农村电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基层干部等开展普通话培训,帮助其提高就业致富、建设乡村所需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5.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活动。组织开展语言文化群众性展演活动;挖掘整理乡规民约、地方戏曲、俗语民谣等,服务乡村语言文化资源建设;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帮助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及乡村人文素养。

(五)“碳达峰,碳中和”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1.聚焦“双碳”目标,助推绿色发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结合我校能源电力特色,深入各地能源电力相关企业部门,采访各地相关部门双碳政策落实情况、各地能源电力行业绿色发展情况,针对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革新进行调查研究。

2.讲好“双碳”故事,传播绿色声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广大青年采取线上线下调研等方式,了解大众对于双碳目标的认知程度,通过讲座、宣传海报、微视频等手段,多渠道做好“双碳”知识普及推广及相关政策宣传等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   6月下旬

校团委发布暑期社会实践通知部署专项工作,各学院团委(团总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创新形式组队立项。

(二)活动开展阶段   7月上旬--8月下旬

各参与团队根据实践计划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记录活动亮点、形成活动成果,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完成资料整理及报送工作。

(三)总结表彰阶段  9月上旬--9月中旬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于新学期开学后按要求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工作,将实践成果以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形式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至校团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广泛宣传动员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结合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广泛动员、积极作为、下沉重心,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分配,做到覆盖广、有重点,深入开展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邀请专家指导,提供必要保障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大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开展实践培训课程、提供实践咨询服务,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和团干部带队,保证各实践环节得到及时引导,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展开。

(三)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工作报送

各学院团委(团总支)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挖掘先进事迹,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进行有效传播。实时更新各项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提升宣传效果。同时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导向,做好思想引领工作。

(四)落实防疫要求,确保学生安全

按照“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各学院团委(团总支)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部署,活动过程中减少非必要人员聚集和跨地流动,精准建立与参与实践学生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强过程监管,实时掌握学生实践动态。在组织各项实践活动时,落实“谁派出,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工作要求,开展活动前和过程中要充分研判部署,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始终把安全工作置于首位,通过组织安全教育,做好处置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万无一失。

请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于7月8日前将《华北电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信息统计表》(附件1)、《华北电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申报表》(附件2)电子版汇总发至邮箱hdxtwsjb@163.com。发送邮件主题为“学院名称202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申报书电子版文档命名要求为“华北电力大学+团队名称”。

联 系 人:冀佩然

联系电话:010-61773755

                                                                      共青团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

                       20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