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案例
近日,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学联发布《关于入选“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新能源学院“吉”星助力 “林”乡同行实践团入选“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案例。
实践活动产出调研报告、记录短片等实践成果5项,受到北青网、当代大学生网、长春网、吉林头条网、吉林新闻网、长春新闻网等10余家媒体报道。
实践团于2024年8月前往吉林省长春市开展“三下乡”专项活动,致力于吉林"三农"转型痛点,深入黑土粮仓腹地开展田野调查,运用新能源学科智慧把脉智慧农业升级路径,在秸秆炭化还田监测、黑土地保护传感网络部署等项目中注入青年智慧,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传承反哺乡土文明,在田间课堂淬炼实践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凝聚创新合力。
实践风采展示
科技助农,引领振兴
新能源学子深入黑土粮仓腹地,探索吉林乡村振兴密码。为践行产教融合理念,团队扎根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开展沉浸式调研。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县的核心示范区,北沟村依托珍稀黑土资源与智慧农业体系,创造了粮食产量连续20年蝉联全国县市之首的奇迹。在镇村干部引导下,实践团携带专业监测设备走进标准化蔬菜基地与乡村振兴展馆,通过物联网传感系统实时采集作物生长数据,系统解码"科技兴农"的北沟方案。
在特色农业升级领域,团队重点关注北沟村支柱产品——干豆腐保存运输的技术突围。这种对保鲜要求极高的豆制品,通过企业联合高校研发的纳米级真空包装技术,成功突破物流半径限制;新建的冷链运输物联网平台更实现产品溯源精度达99.8%。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正在重塑传统农业产业链,从田间种植到冷链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正构筑起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北沟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其"科技+产业"融合模式给予团队深刻启示。成员们运用新能源专业优势,为村镇量身定制"光伏+农业"升级方案:在温室顶部部署柔性光伏组件,预计年发电量可满足20%灌溉需求;构建氢能燃料电池储能系统,为冷链运输提供绿色动能。这些创新构想获得镇区发展规划部门高度认可。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副主任吉广顺,村妇女主任项振波,社员许永所就北沟村乡村振兴发展活动前期筹备,发展过程以及未来规划等话题进行交流访问 余金涛 供图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新能源学子怀热忱,追溯红色记忆担使命。实践团成员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展开"建筑中的近代史"深度研学。在勤民楼斑驳的廊柱间追溯溥仪"即位"仪式场景,于怀远楼泛黄的壁纸下聆听"新京"都市规划蓝图,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重现的历史场景中,团队系统梳理了东北近代史脉络。青砖红门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年轮,文物陈列与建筑本体的对话,构建出沉浸式红色教育场域,让成员们深刻体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辩证法。当实践日志里记下"同德殿水晶吊灯折射的殖民阴影"与"畅春轩梅花浮雕象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教育已化作可触摸的历史温度。
转战吉林青年运动史馆,团队在声光电交织的展陈中完成精神接力。五四运动时期吉林学联的木版印刷机,抗日烽火中破译的密电码原件,建设时期青年突击队的生产报表,这些文物串联起百年青年运动史诗。在"白山松水间的青春足迹"主题展厅,成员们驻足于还原的1950年代青年垦荒场景,触摸着数字化展示的"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真切感受到"强国一代有我在"的精神传承。正如实践感言中所写:"当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化为展馆里的呼吸,青年使命便自然生长为血脉里的担当。"
图为讲解老师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同德殿历史背景 陈恩奇 供图
守正创新,奋楫争先
新能源学子探新路,见证产业吉林展宏图。实践团深入中国一汽集团探秘汽车产业创新密码,在NBD总部沉浸式体验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红旗E-HS9,其AR-HUD增强现实显示与多维智能座舱展现未来出行图景;走进红旗文化展馆,从开国大典CA72到国庆70周年检阅车的历史脉络,从手工打造初代轿车到智能化生产线的全景沙盘,见证"国车"基因的进化轨迹,最新展出的新能源旗舰车型以氢燃料电池系统效率突破60%、续航里程超1200公里的技术实力,彰显红旗在新能源赛道的技术突围;通过大数据分析屏直观感受产业崛起脉动,以"新国潮"姿态重塑豪华车市场格局,实现从"国车"荣耀到"新国潮"标杆的蜕变,既传承"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又彰显创新驱动的发展哲学,为民族工业精神注入新时代注解。
图为讲解老师在中国一汽集团NBD展为实践成员介绍一汽新型紧急避让系统 余金涛 供图
图为八号镇、北沟村领导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陈恩奇供图
未来,新能源学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持续探索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更多“华电力量”!
初审:王轩
复审:姜良杰
终审:宫凯